喜大普奔!大 運河申遺夢圓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 達47項,穩居世界第二
  杭州成為“雙遺”之城,承 諾“還河於民”目標不變
  □通訊員 張佳英 本報記者 黃軼涵
  卡塔爾多哈,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卡塔爾公主瑪雅薩鄭重地敲下了手中的木槌。她的桌簽上,寫著“CHAIRPERS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翻譯成中文就是“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
  這一次,她手中的木槌,為“中國大運河”而落。
  北京時間昨天15點19分,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佈,中國大運河項目列入2014年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2項世界文化遺產。
  再加上隨後申遺成功的絲綢之路,中國世界遺產的總數已達到47項,繼續緊隨意大利,穩居世界第二。
  大運河,也是繼江郎山和西湖之後,浙江第三項世界遺產,杭州也成為擁有西湖和大運河的“雙遺”城市。
  “震撼”,各國代表給予運河高度評價
  好事多磨。中國大運河申遺項目,審議時間因為種種原因,被一推再推。終於在北京時間昨天14點33分,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開始對中國大運河申報項目進行審議。
  審議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由國際古跡遺址保護協會(ICOMOS)代表國際評估機構,對中國大運河內涵、價值及保護管理情況、評估意見和結論進行了介紹。
  隨後,世界遺產委員會21個委員國中的12個國家的代表,即牙買加、印度、哈薩卡斯坦、馬來西亞、葡萄牙、黎巴嫩、波蘭、阿爾及利亞、土耳其、塞內加爾、塞爾維亞、德國對中國大運河申遺項目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代表們用“震撼”、“令人印象深刻”來形容自己對中國大運河的感受,對中國大運河項目均給予了很高評價,贊美之詞溢於言表。
  最後,各成員國代表一致贊同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場的與會代表熱烈鼓掌。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激動地說:“大運河申遺,是史無前例的遺產保護過程,它使世界遺產的保護理念,在中國大運河沿線8個省(市)、1.7億民眾中得到廣泛傳播並深入人心。”
  連線卡塔爾,杭州運河申遺辦主任很興奮
  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後,我們第一時間聯繫了正在卡塔爾多哈會議現場的杭州市運河申遺辦主任王水法。電話那頭,還能聽到陣陣掌聲和祝賀聲。
  王水法很興奮,一直在重覆“整個申遺過程沒有波折,全票通過。”連線好幾次被打斷,因為不停有各國代表團的代表,離開自己的座位,走到中國代表團的位置,跟中國代表團工作人員擁抱祝賀。
  這是我們第二次跟王水法國際連線,第一次是在三年前的西湖申遺。
  同樣是坐在世界遺產大會的會場里,三年後的王水法,還是百感交集:“西湖申遺的主體是杭州,而大運河申遺涉及全國8個省、直轄市,27個沿線城市。從這個角度上看,大運河申遺難度要大一些。”
  但是,從普世價值上來看,西湖申遺難度更大,因為西湖是文化景觀。王水法說,中國大運河具備兩大功能,一是“漕運”功能,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為確保糧食運輸安全,以達到穩定政權的工程體系;二是水利灌溉功能,解決自然資源不平衡的重要措施,灌溉運河沿線的萬頃良田,這也代表了工業革命前水利水運工程的傑出成就。
  “從現在開始,住在運河邊的杭州老百姓,就是生活在世界遺產邊上了。”電話那頭,王水法一直在笑。
  申遺成功後,“還河於民”目標不變
  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後,生活在運河邊的杭州老百姓不禁要問:運河,還是那條運河嗎?
  “還河於民”的目標不會改變——這是杭州給出的承諾。
  對於杭州的老百姓來說,即便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了,但它還是家門口的一條河,是一道隨時可賞的風景,一條健身休閑的長廊,一塊文化生活的陣地。 接下來,杭州將繼續做好運河和河道的綜合保護工作,讓市民更好地親近運河、感受運河。
  除了申遺,大運河杭州段還正在向5A級景區的目標努力。改善提升運河兩岸城市景觀,挖掘運河文化特色,展示運河遺產魅力,要把運河打造成世界級旅游產品,讓世界的目光逐漸匯聚到杭州大運河畔。
  今後,杭州還將繼續堅持運河邊博物館不收費、堅持文物不破壞、堅持公共資源不占用。
  杭州的歷史文化遺產,不僅屬於杭州,更屬於中國,屬於世界。
  運河是人民的運河,運河及其周邊地區的每一方水面、每一寸岸線、每一塊綠地、每一處設施、每一個景觀,都是極其寶貴的公共資源,都要讓杭州市民和中外游客共享。
  ■新聞鏈接
  “絲綢之路”緊隨其後申遺成功
  在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之後,好消息又不斷傳來。
  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批准通過“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遺產名錄申請報告。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合提交的這一文化遺產項目,也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也成為中國首例跨國合作申遺的典範。
  絲綢之路申遺內容包括從中國古代都城長安(今西安)到廣大中亞國家地區的大量文物、遺跡、景點等,數量之巨,涵蓋之廣,世所罕見。
  絲綢之路申遺成功,不僅實現了中國廣大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多年夙願,還對未來在這一地區興起文化遺產保護熱潮、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發展起到積極和重要作用,同時也使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能夠看到一個活生生的絲綢之路,使這個世界級別的文化遺產得以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揚。
  拱宸橋:運河歷史的最佳註腳
  至今人來人往的拱宸橋,在杭州北部的大運河杭州塘上,杭州市區大關橋之北,東連麗水路、台州路,西接橋弄街,是京杭大運河到杭州的終點標誌。
  拱宸橋始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建,中間幾經興廢。拱宸橋東西向橫跨京杭大運河(杭州段)主航道,為三孔駝峰薄拱薄墩聯孔石拱橋,總長98米,橋面中部寬5.9米,橋身高約16米。
  拱宸橋建成後,周邊逐漸形成街市,是運河沿岸航運、個體工商業者、近代產業工人的聚居區和杭州近代重要的商業中心,現保存完整,仍在使用。
  鳳山水城門遺址:
  映射元朝那一段明媚時光
  鳳山水城門,是杭州中河—龍山河上的古代水城門,在杭州古城南端,就在中山南路與中河路的交會處,東西向橫跨中河。
  鳳山水城門始建於13—14世紀(元代),元末至正十九年(1359年),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組織重築杭州城,始建鳳山水城門。在歷史上,中河是溝通錢塘江與江南運河的城內運河,扼守江南運河通往錢塘江的水道。
  鳳山水城門,是杭州古代五水門中唯一尚存的一座,具有歷史地標作用,是研究杭州城池變遷的坐標。杭州段運河河道線型、尺度及駁岸等因城市變遷和航運發展而改變,唯鳳山水城門下近二十米的河道保留元明時期原狀,十分可貴。
  現在,鳳山水城門遺址作為杭州城牆遺址的一部分,對公眾開放。
  (原標題:喜大普奔!大 運河申遺夢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b80wbtyp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